7.调味品。加快由粮食酿造传统生产方式向用生物技术提炼制造转变,提高现代调味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积极推进品牌战略,努力扩大传统调味品品牌在省内外的影响力。不断改进生产方式,提高卫生质量,减少环境污染。大力发展新型调味品、天然调味品、复合调味品和方便调味品。到2015年,形成以德馨斋、欣和、居易等为龙头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群体,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。
8.休闲保健食品。加大技术开发力度,积极发展保健型、功能性特种食品及绿色食品。大力发展各类米、面膨化方便食品,着力发展营养卫生、搭配科学合理的旅游休闲食品。按营养标准,开发多种原辅料配制的中西式快餐食品。围绕调节人体生理活动、增强肌体免疫力、预防疾病、促进康复、抗衰老等,加大功能食品研发力度。积极开发符合营养、健康的定型包装食品、婴幼儿辅助添加剂食品和断奶食品以及特殊人群食用的保健食品。到2015年,形成以旺旺、达利、银鹭、福胶等为龙头的休闲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群体,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。
9.焙烤及冷食食品。以老字号、名牌产品为基础,培育一批具有济南特色的焙烤冷食企业。大力发展精品糕点,提供多品种、多花色的冷食产品。到2015年,形成以群康、伊利、益康、美心、稻香园、圣康、金乔等为主的焙烤冷食企业群体。焙烤及冷食行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多渠道增加投入。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工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、科技经费等要积极支持食品工业项目。市有关部门要在名牌评审推荐、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、高新企业及产品认定、建设用地审批等方面对食品工业给予支持。积极引导市外、境外资本、私有资本等投入食品行业,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。探索组建食品行业联保或担保机构,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食品行业融资项目,切实解决中小食品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。鼓励有实力的食品工业企业上市融资,通过资本市场,提高融资能力。
(二)加快结构调整,推动产业升级。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食品工业,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,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,提高精、深加工产品的比重,优化产品结构,带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加强对精品传统食品的挖掘,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食品,推动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,提升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投资结构,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技术创新能力、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,带动整个行业发展。
(三)依托科技进步,增强发展动力。加强食品工业发展基础研究,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关键设备的研制,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。加强体系建设,重点改进食品生产的保鲜、贮存、加工、包装等技术。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,实施“双二十工程”(即抓好2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、20个技术改造扩能项目),提升产业规模,优化产品结构,引导食品工业发展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,把自主研发与引进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,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营销管理经验,提高技术创新水平。加快构筑“产、学、研”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平台,加速食品工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。加快信息化建设,推动和扩大与国内外食品工业企业在生产、科技、人才、贸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,推动电子商务在食品营销中的应用,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活力。